logo

当前位置:首页>热门 > 正文

人情世故避祸必备|世界速读

人情世故避祸必备|世界速读
2023-06-23 17:14:30 来源:叨叨的哲思

公司市场部有一位非常善良的女同事,性格开朗,人缘好,虽然不懂人情世故,但工作勤勤恳恳,绩效表现突出,深得领导器重。

岂料行业下沉,公司收益情况不容乐观,悄然实施裁员计划,而第一个被裁掉的人,竟然就是这位有口皆碑的女同事。


(资料图片)

离职之日,领导送给她一本名为《我不是教你诈》的书籍,语重心长地告诉她:“你没有错,但是,不懂人情世故,这就像一颗雷那样,随时有可能摧毁一群人的领地。”

那位女同事仍然不理解,她明明能够得到各部门的支持,能够快速完成任务,工作成绩突出,怎么就偏偏裁掉了她。

领导没有正面解开女同事的困惑,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,等她当上领导以后,或许就会理解领导的选择。

01

女同事带着困惑,带着前领导送给她的这本《我不是教你诈》,心情沉重地到新公司就职,因为有前领导的推荐信,她得到一个宝贵的带团队的机会。

可是,无论女同事的表现多么出色,为公司获得多少收益,她都无法进入核心圈子,总经理并不认可她的表现。

反倒是隔壁组的竞争对手,其表现平平,业绩不算优秀,又不是谁推荐进来的人才,却能得到总经理的重视。

没过多久,隔壁组的竞争对手打听到女同事的情况,掌握她重要客户的信息,轻而易举地抢走女同事的资源。

女同事得知客户被竞争对手挖走,气不打一处来,认为竞争对手不讲武德,毫不避讳地跑到竞争对手办公室理论。

尽管女同事不理亏,可是,不懂人情世故的亏,她必须得咽下去。

02

隔壁组的竞争对手问了女同事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客户最终愿意跟我达成交易,却没有搭理你呢?”

按照竞争对手的说法,客户有权选择他想要的合作对象,不存在属于谁,哪个人做事能让客户觉得靠谱,客户就愿意选择谁,因为对客户来说,对竞争对手来说,对公司总经理来说,结果是最重要的。

女同事再怎么争执,客户被挖走成了事实,但她万万没有想到,就算没有大闹一场,这风声也传到了总经理的耳朵里。

总经理立刻做了决定:这位女同事没有顺利通过试用期。

03

女同事觉得自己非常委屈,她没有做错任何事,为何最终受罪的却是她,思来想去,女同事给客户打了电话,追问客户换跟进人的原因。

客户不会回答女同事的提问,反而把她拉进黑名单。

这时候,女同事更觉得委屈了。

失业的日子里,女同事想起了前领导,想起了《我不是教你诈》这本书。

即便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,女同事都没有找到她想要的答案,于是,一天夜里,她给前领导写了满是心事的邮件。

两周过去,女同事没有等来前领导的回复,她有些心急了,联系之前市场部门的同事,让他们帮忙邀约前领导。

碍于牵扯的人变多了,前领导只好答应和女同事喝杯咖啡。

女同事一见到前领导,顾不上点单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近况,抱怨新公司,埋汰那位隔壁组的竞争对手。

前领导听完女同事的故事,脸色一变,劝她一定要带着《我不是教你诈》这本书,去职场里历练,去犯错,去被他人虐得人生一地鸡毛,只有这样的经历,才能让女同事真正成长起来。

04

三年过去了,女同事成为另一个公司的市场部门领导,带出一个业绩一般的团队,没有之前的好人缘,没有突出的工作表现,她成了非常普通的上班族。

女同事遇到一个实习生,性格和做事方式像极了从前的她,也看到这位实习生正在经历她之前的经历,就把《我不是教你诈》这本书送给了实习生,并在扉页写道:

做一个普通人。

这句话让实习生感到诧异。

作为领导,不是应该要求员工做到一百二十分吗?

怎么,她竟然让一个亟需成长的实习生,去做一个普通人?

女同事想起前领导,笑而不语,她知道,很多道理听起来耳熟,可是,只有当自己亲身经历过,才会真正地理解那些耳熟的道理。

做一个普通人,这是职场智慧。

写在篇末

进入职场以后,我们都要学会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。

早期,女同事对自己很有要求,事事都要做到最好,更沉迷于塑造一个完美人设,殊不知,在这个世界上,其实不存在超人,而所谓的“超能力”,它或多或少有放大的色彩。

每一分努力,都有一分的代价。

即便做到一百二十分,那也意味着团队需要付出比预期更大的成本来支撑,看似工作绩效表现突出,实际上,公司也耗费了可能不必要的成本。

做足一百二十分,未必是最好的结果。

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,会面临各种挑战,其用人标准略有差异,当行业有明显的下沉趋势时,市场竞争激烈,公司需要能扛得起重担的人才。

女同事一直处在“职场温室”里,不懂人情世故,不善于处事变通,又因为年轻心气高,做事情容易节外生枝,像一颗随时会触发的雷那样存在着,自然会登上裁员名单。

同事之间存在竞争关系,很多好人缘的状态不过是表象而已,客户有自己的选择,没有对错,成年人的世界里看的是利弊。

在低谷时期,也是这本《我不是教你诈》,解决了我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与诅丧,身边人表面上的“恶”,其实是他们各自的处世智慧。

标签: